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本院新聞

:::
蘇揆:積極協助推廣運用「國家文化記憶庫」 讓臺灣文化持續扎根深化

日期:109-12-17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7)日在行政院會聽取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執行情形」報告後表示,臺灣從過去威權時期走到現在的民主開放,很多故事應該被保存下來,而只有透過故事串聯,才能感動人。政府應活用「國家文化記憶庫資料庫」,讓私部門的珍貴資料進入到公部門,變成全民公產;從舊資料保存,走向新科技運用。蘇院長請相關部會共同努力,積極協助推廣運用該平臺,讓世人知道臺灣傲人的成就及辛苦過程,也讓下一代知道我們這一代的努力。
 

蘇院長表示,一個國家的文化與歷史,是形塑國家認同、團結國民最重要的基礎。政府有相當責任,將過去臺灣社會集體文化記憶加以保存,讓更多民眾知曉,也唯有如此,臺灣文化才可能持續扎根、深化。
 

蘇院長指出,「國家文化記憶庫」有如臺灣的文化銀行,以系統性和主題性的方式,徵集收藏全民記憶資料,並加以數位化、規格化,從教育、產業及生活等不同面向,推廣臺灣原生文化素材,深化公民文化素養,將珍貴的文化素材做最好的應用,也邀請全民共筆書寫,讓記憶庫成為活資料庫,意義深遠,值得肯定。
 

蘇院長進一步指出,「國家文化記憶庫」上線兩個月來,已建立超過270萬筆素材,請各部會積極運用此記憶庫平臺,共同將所轄及業管內具歷史價值的檔案資料,收存至記憶庫,並積極開放授權,供社會各界運用,讓此平臺成為臺灣最豐富的文史資料庫,以及人民最容易親近的歷史寶庫。
 

蘇院長也請各部會積極協助推廣與運用「國家文化記憶庫」平臺,例如,與12年國教課程連結,結合地方創生;也要多鼓勵民間運用記憶庫開發具臺灣文化的原創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IP),結合影視音及各種內容產業,創造文化記憶庫更大產值,以振興臺灣文化產業,讓文化記憶不只屬於過去,也能創造我們的未來。
 

蘇院長指出,臺灣非常重要及珍貴,不只是民主轉型從威權走到開放,也能在最短時間內轉型為世界頂尖產業。而在此快速變化過程中,其實有很多故事應被保存下來,不論是眷村的故事、還是個人成長過程等,每個階段均有其珍貴之處。
 

蘇院長進一步指出,每個故事其實都非常重要,只有透過講故事及故事串聯,才能感動人、令人難忘。例如,基隆太平輪的故事,講述那一代國家及個人的悲哀;電影「關鍵少數」描述黑人女性,在美俄太空競賽,以關鍵技術載人上太空的故事,也講出當時種族及性別歧視的時代背景。
 

蘇院長強調,資料保存應走向新科技運用,且資料蒐集不僅要對人尊重,更要發展成為新的智慧財產;也要運用不同方式講述故事,活用資料庫,讓更多人知道;並讓珍貴資料庫從私部門進入到公部門,公開徵求資料並予以尊重及禮遇,變成全民公產。臺灣應用自己的角度,教育下一代,才有共同的將來。相關部會也應共同蒐集、保存臺灣傲視人的成就及辛苦過程,讓下一代了解這一代的承先啟後。
 

文化部表示,該部於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計畫,提出「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自106年9月起,整合22個縣市政府、117個民間單位、18個中央跨部會及12個文化部部屬博物館,共同協力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具四大特色,包括:建立以常民文化記憶為主的臺灣文化內容共構平臺、建立以時空資訊整合臺灣文化的智慧應用系統、提供素材更多轉譯創用的可能、推動由下而上共筆書寫臺灣的文化運動。另「國家文化記憶庫」入口網站(網址為https://memory.culture.tw/),已於今(109)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日正式上線,期待全民持續善用數位時代社群協作能量,挖掘、記錄與書寫臺灣文化記憶,豐厚臺灣文化沃土,傳承臺灣文化生命力。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