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本院新聞

:::
吳揆主持行政院第5次毒品防制會報

日期:99-12-14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14)日表示,反毒是百年大計,毒品問題隨時代的變遷而變化莫測,要澈底消滅毒害更是條漫長的道路,如何做好毒品防制工作,政府責無旁貸,我們不希望反毒戰爭一直打下去,期待在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毒品防制能有亮麗的成績。

吳院長是在行政院主持行政院第5次毒品防制會報時作以上表示。他並指出,毒品氾濫問題,自82年5月12日政府向毒品宣戰以來,一直持續地對抗,不曾退卻,但毒品問題並未因此緩和,毒品氾濫甚至成為十大民怨之一,成為政府必須優先處理的治安議題。今年4月高雄警方破獲有販毒集團利用未成年學生滲透校園販毒案,並且有女學生因而至歡場陪酒賺錢購買毒品;今年7月台中地區檢警大規模掃蕩販毒集團,搜索400餘處、逮捕200餘人;今年8月屏東警方在屏東縣鹽埔鄉進行毒品掃蕩,一個村落就查獲36個藥頭;估計涉入吸毒者超過百人;另外根據法務部的統計資料指出,最近一期的毒品查緝所查獲的毒品純質淨重已經是去年整年度的一倍半,其中二、三、四級的新興毒品,更是占毒品總查獲量的97.7%。顯見如何防制新興毒品的氾濫,以及遏阻施用人口的校園化與低齡化趨勢,實為當前反毒的首要工作。

吳院長並感謝立法院在99年11月5日審議通過了地方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法制化的條文,讓我國的反毒政策區塊更加完整全面。他說,毒品問題就像是癌細胞,除衍生種種治安犯罪問題外,更導致疾病傳染問題與醫療資源浪費,甚至削弱國家生產力與經濟競爭力,並且影響我國國際的聲譽與地位。院長指出,如何針對毒品問題建構出一個完整的社會防衛體系,各分組的主、協辦機關均應該用心思考、加緊腳步,妥善運用民間反毒資源,建構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防毒、拒毒、緝毒及戒毒全面多元化社會防衛體系,追本溯源的全面打擊毒品,並且提供戒毒必要的需求與協助,幫助毒癮者重歸正常生活,如此才能有效防制毒品問題。

對於法務部所提「當前新興毒品之查緝與精進作為」報告,吳院長表示,新興毒品查獲數量遽增,問題日趨嚴重,所提的精進作為與對策,應確實執行。另在查緝方面,檢、警、調務必加強對販毒集團的查緝力道,順藤摸瓜,只要能多查獲具指標性的販毒集團,就可發揮一定的嚇阻力,也可切斷大量的毒品來源。

有關新興毒品人口日益低齡化、校園化甚至設社區化的問題,吳院長指示政府各反毒各分組機關應予重視,內政部民政司、警政署督促各地村里長與各直轄市、縣市警察局應強化社區治安維護,先期掌握販毒情資。

關於經濟部所提「強化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申報與新興製毒化學品之管控作業」報告,吳院長指出,歐美各國反毒趨勢,都將反毒的前線,由查緝現有的毒品,進一步往前推進到防止原料藥及工業原料流供製毒使用,以求在毒品犯罪尚未萌發之前,就斷絕其發生的可能性,這也是政府要求防制毒品需要從各方面順藤摸瓜、追本溯源的目的。吳院長並指示經濟部儘速將8項新興製毒化學品列入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管控,並加強先驅化學品工業原料之各項管控及查核工作,以杜絕新興毒品之氾濫,維護全國人民之健康福祉。

此外,院長聽取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措施之推動現況與策進作為」報告後表示,青少年正值身心快速發展階段,對人生未來充滿好奇,政府應特別重視關懷,營造健康成長環境,但近年濫用毒品人口逐年年輕化,販毒型態日趨複雜化,新興毒品不斷推陳出新,透過同儕間交流,已有向下蔓延至青少年學子的現象,使得反毒工作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為阻止毒品進入校園戕害青少年,教育部應訂出明確的績效指標,確實落實執行。

吳院長並表示,近來毒品入侵校園問題日趨嚴重,教職人員站在校園反毒的第一線,應關切學生的偏差行為,掌握販毒情資,與檢、警建立聯繫機制,迅速偵辦校園毒品案件。吳院長指示法務部與內政部協助教育部規劃由學生校外生活委員會與地檢署及少年隊建立校園反毒通報機制,因為毒品根戒不易,對於吸毒的學生如何強化戒治、及追蹤輔導,以避免再犯更顯重要。

針對衛生署「藥癮戒治現況及未來展望」報告,吳院長表示,面對毒品問題,除引進發展有效的治療藥物或戒治模式外,更應致力於前端預防措施,以避免毒癮者落入重複使用毒品的惡性循環中。他除指示衛生署,積極發展多元化的戒治模式,並且全力加以執行,以增強個案的參與戒治動機。吳院長並表示,應將戒治模式進一步結合法務部、內政部、教育部與各地方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民間團體等共同合作,提供成癮民眾生活重建、職業訓練、醫療輔助及就業輔導服務,使其順利回歸社會,從而降低個人健康風險,以及消除社會治安隱憂。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