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本院新聞

:::
政院:以「做實事」精神 持續落實防救災整備作為

日期:106-10-27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今(27)日召開「中央災害防救委員會第33次會議」,由副院長施俊吉主持。施副院長表示,新內閣上任以來,對災害防救採審慎、隨時警戒的態度與作為。賴院長持續強調新內閣是一個「做實事」內閣,必須務實擬訂政策,踏實解決問題。隨著氣候變異,災害防救工作挑戰更勝以往,各部會防救災人員也應秉持「做實事」的精神,持續做好各項防救災整備作為,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

施副院長指出,本(10)月中旬的豪雨,在東部與南部地區降下超過1,000釐米的驚人雨量,造成部分地區的災情。天災發生難以避免,但在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平時訓練有素、積極處理下,皆能在最短時間內將水電維生、基礎設施復原,使民眾恢復正常生活,將災害損失及人命傷亡降至最低,對此要表達肯定及慰勉。

針對交通部會中報告防災降雨雷達建置進度,施副院長表示,防災降雨雷達建置完成,可增加低空即時監測涵蓋率,並提升劇烈天氣伴隨的豪大雨監測能力,對改進極短期定量降雨預報非常重要,目前南部雷達已正式啟用,感謝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推動執行,其餘地區仍請交通部依計畫期程積極辦理。

有關雲林及宜蘭2部降雨雷達預定地仍有部分民眾有所疑慮一事,施副院長請中央氣象局向地方政府充分說明,使其瞭解雷達完成後對防災預警的效益,並商請地方政府共同協助溝通,爭取民意支持,使建置案順利完成。

施副院長進一步指出,因法規影響而致原訂期程延後,須辦理經費保留續用,請相關單位配合辦理;另新增雷達後續維運計畫部分,由交通部、經濟部及科技部會商決定經費來源,同時亦請主計總處及國發會協助。

交通部表示,5部防災降雨雷達分別建置於北、中、南3個都會區及雲嘉南、宜蘭2個低窪地區。防災降雨雷達能監測75公里範圍內的降雨,取得每2分鐘、解析度250公尺的降雨估計數位網格資料,以較精準的降雨資訊,提升整體災害防救效率及災防預警能力。

有關內政部報告老舊公私有建築物耐震能力提升情形時表示,行政院於89年核定「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後經105年0206地震,核定「安家固園計畫」,由營建署推動私有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補強工作,今(106)年5月公布「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目前持續推動相關工作。施副院長強調,老舊公私有建物的耐震補強,是有效的減災措施,可於強震時大幅減少人命傷亡,應積極持續推動。

施副院長指出,老舊「公有」建築物的耐震補強,已具初步基礎,惟補強工程的完成率僅60.5%。行政院今年7月10日已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城鄉建設-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公有危險建築補強重建」,請內政部組成專案小組加強督導與協調,落實推動。

施副院長指出,老舊「私有」建築物的耐震補強,宜顧及民眾心理與市場機制,未來推動應將優先重點放於「私有特定用途供公眾使用」的建築物,如醫院、社福機構、電影院、百貨公司等民眾群聚處所為主。因涉及民眾生命安全,民眾應有知的權利,宜朝私有供公用使用建築物耐震能力之資訊揭露等機制方向規劃,以保障民眾於公共場所的安全。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