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直播節目-【內閣踹共】今(10)日推出「用愛創業×翻轉世界-談政府如何推動社會企業」直播節目,由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主持,邀請行政院馮燕政務委員說明社會企業相關議題。馮政委表示,社會企業不僅解決社會問題,且社會企業的產品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有,呼籲社會大眾多多愛用社企產品,間接幫助社會解決問題。
馮政委與孫發言人在節目中共同展示一些社企產品,例如解決對小農不仁問題的「公平貿易咖啡」、不以剝削土地方式生產的茶葉或農產加工品、以及由二度就業婦女製作的圍巾與背包,馮政委強調,社企產品品質不輸坊間高檔產品。
有關政府對社企所扮演的角色與做法,馮政委表示,行政院103年公布社企行動方案,就是希望由政府為社企打造健全的生態系統,而非直接給予資金補貼,讓社企得以永續生存,進而產生正向力量與影響力。
對於如何鼓勵私人企業認養社會企業的問題,馮政委指出,傳統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作法是捐助給非營利組織,現在社會企業提供新管道,企業可藉由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投入、納入生產供應鏈成為事業夥伴、採購社企產品或服務,創造可行的合作模式以及社會價值等,都是企業幫助社企的方式,且與社會企業合作,也可提升企業形象。
至於政府應如何幫助社會企業,馮政委表示,政府有「調法規、建平臺、籌資金、倡育成」等四大策略,其中「調法規」不僅是法規修訂,也是思維與心態的調整,藉由舉辦「共識營」等活動,從基層開始認識這種新型態的組織;其次是「建平臺」,藉由推廣讓大家認識並擁抱社企,同時加強國際連結,導入國際社企經驗與創意;第三是「籌資金」,除信保基金外,也希望藉由創投協助社企;第四是「倡育成」,行政院毛治國院長將金華街前院長官邸釋出活化,將官邸打造成為青年創業圓夢的社企聚落,自今(104)年5開辦至今,已辦理超過百場活動,逾3500人次參與。
馮政委表示,社企最需要的是通路,藉由社企聚落資金媒合活動,目前已有民間企業向社企採購投資,並有大型通路廠商提供檔期特展活動及產品專區協助社會企業拓展銷售通路;政府也將11月設定為社會企業月,舉辦假日市集等輔導活動;此外,更藉由「臺灣368小巴」,攜帶社企資訊全國走透透,讓百場社企小聚等社企相關活動與資源遍布全國。
針對合作社是否為社會企業,馮政委以他國為例指出,韓國社企的主要型態是合作社,臺灣的社企有公司、非營利組織及合作社等3種型態及「弱勢扶貧」、「食農創新」、「文化保存」、「公平貿易」、「科技創新」、「醫療照護」、「社企中介組織」等7種類型。
針對網友表示社企有無可能完全無須政府協助自行茁壯,馮政委表示,社企只要商業模式清楚,透過政府輔導、協助行銷,社企可以成長茁壯,但因臺灣社企仍年輕,不像歐美國家社企產值動輒千萬、上億,甚至達跨國企業規模。馮政委強調,政府的角色是協助不是補助,經由政府媒合資源與市場,促進社企的成長。
對於網友提問符合何種標準才算社會企業,馮政委表示,社企在臺灣剛開始,初期希望以包容性高的政策來扶助,不需施加太多限制及框架,社企只需敘明社會使命及營業項目,並藉由社企登錄制度,將財務等資訊公開透明化,先由社企自律,待有社會共識後,再來訂定法規。目前青年圓夢網已有社企專區,也建置社企登錄平臺,歡迎大家上網查詢(網址:http://social-enterprise.weebly.com/)
。
有關網友提出微型創業與社會企業結合、募資與政府規劃等相關問題,馮政委表示,行政院已整合13個部會相關資源,提供微型青年創業資金、輔導或空間等各種資源,例如原民會、文化部、客委會、農委會等各有不同的輔導措施與資金,此外,在前金華官邸設置的社企共同聚落及青創基地,也可作為網實整合的單一窗口,一般人都能自由申請與進入基地。
至於政府對社會企業的期許,馮政委表示,期望社會企業讓年輕人覺得未來有希望,並為堅持理想而努力;此外,面對臺灣高齡化社會,馮政委提出「青銀共創」,希望由年輕人與退休人員相輔相成,透過創意共享和人脈資源,讓「青銀共創」找到好的商業創業模式。
本次網路直播自晚間7時15分至8時15分,約播出1小時,直播全程內容已置於行政院開麥啦Youtube頻道(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w1Id9p8i4),歡迎網友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