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吳敦義今(24)日出席內政部委託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的「民主共和一百年:全球視野下的東亞民主與台灣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時表示,一百多年前,包括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內的許多先賢先烈在黃花崗、武昌等地掀起革命的浪潮,用畢生的生命及精力,立志建立民主自由的國家;但孫中山先生所追求的民主、民生及民權思想,卻是到台灣才獲得具體的落實及實踐。
吳院長指出,實踐民主有諸多條件,民主在台灣具體落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經濟改革的成功。中央政府遷台後,實施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等政策,使得農民得到公平的對待,生產力也得以全面解放,打下工業化發展的良好基礎;工業發展之後,經濟實力日漸茁壯,亦奠定了民主發展的重要基礎。
吳院長並表示,普遍、公平且低廉的教育制度,及近來推動的尖端科技與各項知識經濟,使得國民知識普及、人才輩出,建立了良好的民主政治空間。台灣所實施的地方自治,在循序漸進下,從最基層的村里長,到最重要的總統及國會議員,都是由全體國民用公平、公開的方式,一票一票選出來,因而孕育出中華民國民主政治的沃土。
吳院長強調,由於中華民國有良好的經濟及教育基礎,及不斷提升的文化及藝術素養,國民得以培育出良好的民主風度。不論是地方或中央政府的選舉,都有政黨輪替的情況。也由於政黨輪替的出現,民眾得以選擇能夠維持中華民國經濟成長,提升教育制度,並維繫穩定、富有、平衡及和諧社會的政府。
吳院長最後懇切地盼望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能夠針對中華民國實踐民主自由的經驗,提供各項觀察與建言。吳院長不諱言的指出,台灣的民主政治仍有一些待改善之處,例如改善選風、杜絕賄選、及在選舉過程中培養更具民主的風度等,都是中華民國未來繼續推動民主政治的重要目標。
內政部為慶祝建國一百年,特別委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於8月24日及25日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民主共和一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回顧中華民國一世紀以來民主政治發展成果,並前瞻國家未來民主發展願景。內政部表示,為期2天的研討會,邀請來自東亞及歐美8個國家,19位全球民主研究知名學者,與國人一同見證臺灣民主憲政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