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本院新聞

:::
吳院長聽取「推動在地消費、提振國產米食」報告案

日期:100-02-17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17)日在行政院會聽取「推動在地消費、提振國產米食」報告案後表示,「提振國產米食消費」是國家整體糧食安全的一環,可促進農業生產,並改善糧食消費結構,亦符合降低食物碳足跡及有效達到節能減碳效果,然而改變民眾消費習慣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有賴長期持續進行,請農委會積極加強宣導推動,並請各部會全力協助辦理。

吳院長指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國際原物料上漲,對於確保糧食安全,應有中長期戰略性的思維。吳院長已責成農委會會同有關機關研提「當前我國糧食安全之對策」及籌劃召開「全國糧食安全會議」,農委會已於本(100)年2月15日召開跨部會糧食安全專案小組第1次會議,會中決議由農委會及各相關部會持續積極辦理,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無虞。

吳院長強調,糧食安全應提升為國家安全的層級,且糧食的供應與儲存不能過度仰賴進口;另外,有關單位亦可結合觀光產業,加強行銷推廣米食文化,讓台灣的米食小吃和麵食一樣齊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推動在地消費,避免過度依賴長途運輸的進口食品,增加對國產農產品之消費,符合節能減碳的國家政策,除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盡一份心力外,並可活絡農村經濟,維持生態平衡。農委會與各部會將透過營養觀念宣導、產品及技術開發、稻米文化深耕、網路行銷、及特色米食推廣,以提升全民消費米食意願,亦籲請國人共同支持與推動在地消費,提振國產米食。

農委會指出,我國稻作面積自70年之66.8萬公頃至98年已減少至25.5萬公頃,每人每年白米年消費量也由民國70年的98公斤,至98年下降為48公斤,不但造成國人營養攝取失衡、糧食自給率下降,且稻田轉作休耕已造成政府財政負擔;此外,稻田面積減少更對氣候調節、生態維護、田園景觀造成嚴重衝擊,並在遭受國際糧價與供應波動時,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經統計,全國每人每天多吃一口飯,每年每人增加1公斤白米消費量,可減少5,600公頃農地休耕,提升稻榖及周邊產業產值約10億元,提高糧食自給率0.24%。農委會將與各部會共同合作,結合餐飲界、工業界、藝文界、農業團體、醫事人員及地方政府,共同發展米食產業並帶動全民愛吃米飯風潮,強化米食之創意性、多樣性、方便性、文化性、功能性及普及性,將米食推廣向下紮根、向外擴展,期望至民國103年可達到每年每人米食消費量51公斤之目標,以使休耕農地恢復耕作,並減少休耕補助支出。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