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本院新聞

:::
臺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說明 鄭副院長:根留臺灣、布局全球 發展擴大投資美國的臺灣模式

日期:114-10-02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今(2)日偕同行政院楊珍妮政務委員、李慧芝發言人、經濟部何晉滄次長,針對臺美第五輪實體磋商進度舉行記者會說明。鄭副院長表示,現階段臺美談判重點是我方盼能爭取對等關稅再調降且不疊加原MFN(最惠國待遇)稅率,以及232條款相關關稅優惠待遇,美方則期待我方擴大投資美國及進行供應鏈合作。針對外界關心臺美晶片「五五分」議題,鄭副院長強調我方從未做出「五五分」承諾,這也與臺美目前討論的供應鏈合作方向不同,未來我方也不會答應此條件。鄭副院長說,我方主張在「根留臺灣、布局全球」的總體戰略目標下,發展出擴大投資美國的「臺灣模式」,協助我方企業在國際布局的同時,擴大布局美國,展開臺美高科技戰略合作。
 

鄭副院長指出,我方談判團隊包括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政委、經濟部代表及相關同仁,在美國華府時間9月25日至29日,進行第五輪實體磋商。此輪磋商,除與美國貿易代表署Jamieson Greer大使會談,也與美國商業部Howard Lutnick部長及其團隊舉行兩次會議,目的希望調降對等關稅20%稅率及不疊加原MFN稅率,同時洽談臺美供應鏈合作,以及爭取232條款相關關稅優惠待遇,各項議題均進行具體且深入的討論,並獲一定進展。
 

在臺美供應鏈合作方面,鄭副院長表示,我方和美國商務部仍需持續磋商,且美國232條款調查品項持續增加中,我方也希望整體一併討論可能的優惠待遇。鄭副院長強調,經過這一輪磋商後,後續臺美雙方如能就對等關稅、232條款相關優惠待遇及供應鏈合作方案達成完整共識後,即可進入總結會議,達成臺美貿易協議。
 

鄭副院長指出,今年4月以來,全球各國與美方的對等關稅貿易磋商,磋商範圍均觸及「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經濟安全、擴大採購及擴大投資」等相關議題,尤其是對美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都面臨美方較高期待;具232條款所涉重要項目的國家,也被期待有具體的投資合作,例如日、韓、歐盟等。以臺灣而言,臺灣出口7成為半導體及資通訊相關產品,均為232調查的重點項目,因此美國也認為我國應同時併談對等關稅及232關稅。因此,現階段臺美談判重點是美方期待我方擴大投資美國及進行供應鏈合作,我方則盼能爭取232關稅優惠,最終爭取對等關稅再調降且不疊加原稅率。
 

針對外界關心臺美晶片「五五分」議題,鄭副院長重申,我方從未做出「五五分」承諾,這也與臺美目前討論的供應鏈合作方向不同,我方未來也不會答應此條件。鄭副院長指出,臺灣半導體生態系是數十年逐步發展的成果,需要時間與環境打造。而在談判過程中,我方瞭解美方目標是希望提升其本土晶片製造能力,以滿足美國本地一定程度的需求,這是美國的國安目標,並追求成為世界AI中心,希望友好國家一同參與。但對臺灣而言,臺灣企業已展開擴大投資美國,因此我方可在「根留臺灣、布局全球」的總體戰略目標下,來思考是否能協助我方企業在國際布局的同時,擴大布局美國,讓臺美雙方可展開高科技的戰略合作。鄭副院長強調,以我方製造優勢能力,結合美方研發、創新、人才及市場等優勢,將能共同發展臺美高科技戰略夥伴關係,鞏固雙方在全球高科技的領導地位,並深化臺美經貿關係。
 

鄭副院長進一步表示,在此戰略層面思考下,我方所主張的擴大投資美國模式,是以產業投資規劃搭配政府支持措施,包括金融信保、臺美合作共同開發產業聚落,並向美方爭取有利的投資環境及條件,這是我方歷經多次與國內高科技產業溝通後所提出的「臺灣模式」,與日、韓模式及歐盟模式不同。鄭副院長強調,擴大投資美國的「臺灣模式」包括:第一,產業投資是由企業自主規劃,政府整合民間產業的投資布局;第二,金融信保是政府可透過信用保證機制,增加金融體系對企業的金融支持,以鼓勵投資;第三,在開發產業聚落部分,臺灣科學園區有其獨特經驗,不一定能完全在他地複製,但我方願意憑藉臺灣經驗,透過臺美政府與政府(G2G)合作,協助美國打造產業聚落,降低企業成本與投資風險,所以並不是將臺灣科學園區搬至美國;第四,在打造投資環境方面,此次談判過程中,我方也向美方表達如欲促進產業聚落的形成,希望美方提供土地、水電等基礎建設,以及簽證、法規環境等支持,促進企業投資規劃,有利產業聚落形成與供應鏈打造,進而促進臺美與產業界的「三贏」。
 

除了上述供應鏈合作討論之外,鄭副院長表示,臺灣持續與美方爭取「對等關稅再調降,且不疊加原稅率」,以及爭取「232關稅優惠待遇」,包括半導體、半導體衍生品等產品,以及232條款已公布、正在調查中的項目,也希望一併爭取;甚至232條款調查項目還在陸續增加中,也希望進行更完整232關稅優惠待遇的討論,同時也希望美方提供有利於臺灣企業投資的條件,包含土地、水電、簽證等。
 

鄭副院長指出,許多臺灣高科技產業已是國際級企業,在進行國際布局的同時,也增加在臺灣的投資,例如「均衡臺灣」、「AI新十大建設」等許多計畫正在臺灣進行中。因此,臺灣高科技產業擴展國際布局、擴大對美投資,並非臺灣供應鏈的「移轉」,而是臺灣供應鏈的「延伸與擴展」。在臺灣企業擴大國際布局的同時,政府的角色就是協助產業連結「資金、技術及人才」,並與友好國家展開經貿合作,共同打造民主供應鏈的創新互惠合作,這也是我方看待未來產業國際發展的戰略目標。
 

最後,鄭副院長指出,臺灣產業除了擴大在美布局,現在也同時擴大在歐洲、日本等地的布局,例如鴻海公司在法國與Thales公司展開先進封裝測試及衛星科技合作;行政院卓榮泰院長所召集的「經濟外交工作小組」,也正建構「中東歐韌性計畫」,盼在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國,推動半導體及電子製造等相關產學研合作。鄭副院長強調,臺灣高科技產業會持續根留臺灣、投資臺灣,同時進行國際布局,政府也會善用相關政策工具協助臺灣產業在國際布局的同時,擴大在美布局,形成供應鏈合作,促成臺美高科技在未來的戰略夥伴關係。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