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本院新聞

:::
政院:推動兩岸和解機制,促進台海與區域和平發展

日期:100-08-23

行政院發言人楊永明今(23)日指出,政府國安與兩岸政策的核心原則,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掌握「尊嚴、對等、互惠」的原則,持續進行兩岸協商,透過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推動活路外交,拓展臺灣國際發展空間。

楊永明指出,政府的國安政策是基於對於中華民國以及中華民國憲法認同之上,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任何偏離或是意圖模糊這個最大公約數的行為,都會對於國內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際政治產生不必要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楊永明表示,馬總統曾為國家安全戰略設立的三道防線,不但符合民眾的期待,也經得起現實的檢驗。第一道是「兩岸和解的制度化」,希望化解長期構成台灣安全威脅來源,並且建立促進台灣壯大興盛的制度化機制。第二道防線是「強化台灣在國際發展上的貢獻」,此道防線可增加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並提升中華民國的國際形象,讓台灣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最後,則是結合國防和外交,作為建構國家安全戰略的第三道防線,國防和外交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代表,而如何靈活運用這兩種實力,則是「巧實力」的展現。台灣和美日享有共同的民主價值,並在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方面,存有共同利益,同時政府會不斷精進建立一個強大且具有嚇阻能力的國防武力,以確保台灣的安全與繁榮。

楊永明表示,「九二共識」乃為兩岸作為雙邊協商的基礎,「一中各表」的方式已被證明是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此「共識」下,六次的「江陳會」達成了許多務實且難得的突破。政府在堅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至今兩岸已就與臺灣人民息息相關的議題,簽署了15項協議。

楊永明強調,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架構下,馬總統上任後,兩岸即重啟中斷10年的制度化協商,同時開放三通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過去3年來,兩岸共計簽署包括食品安全、商品檢驗、司法互助、金融合作、關稅減免與智慧財產權保障等協議,涵蓋貿易、投資等層面,使雙方關係邁入60年來最穩定互動的階段,這些協議帶給台灣許多正面效益,創造了許多「和平紅利」。

楊永明表示,在推動兩岸洽簽ECFA的同時,我們也積極推動與貿易夥伴洽簽FTA或經濟合作協議,以達成「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策略目標。目前,我國與新加坡已就洽簽經濟夥伴協議(ASTEP)展開談判;除新加坡之外,菲律賓與印度亦同意與我展開洽簽經濟合作協議可行性研究。未來則將繼續秉持「多元接洽、逐一洽簽」原則,持續透過雙邊、區域及多邊對話場域,與其他貿易夥伴推動洽簽經濟合作協議,加速區域與全球經濟整合。

楊永明指出,兩岸關係是全面性的議題,也是台海和平與繁榮的關鍵,政府的國安與兩岸政策是符合台灣利益的務實主張,並且在主權、安全與尊嚴上從未讓步。然而,兩岸和平發展剛剛起步,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與「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持續建構兩岸和解的制度化機制,以穩定台海與東亞區域的和平與發展。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