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為發揮我國資通訊優勢,解決交通事故損失、偏鄉交通不便、運輸走廊壅塞及公共運輸吸引不足等交通問題,交通部自106年起推動第一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06-109年),以打造出門安全、行車順暢、旅行無縫、交通共享及環境永續的智慧交通環境,迄今不僅帶動國內智慧交通產業蓬勃,將智慧交通服務導入民眾日常生活,如用APP追蹤公車、用電子地圖找地方或如何前往等資訊,並連續4年在智慧運輸世界大會(TS World Congress)得獎項之殊榮,讓臺灣智慧運輸發展在國際發光發亮。
配合5G、人工智慧(AI)、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應用於交通,讓交通服務更貼近人民需求的發展趨勢,政府自110年起再推出第二期「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10-113年),將挹注近43億元升級運輸服務並帶動交通產業生機。新一期計畫的目標是將智慧交通數據技術與服務就定位,並發展國家核心路網數位基礎建設,同時導入跨運具整合、迎接運具共享趨勢;同時將AI結合交通應用,打造創新交通科技實驗場域為。另外,也期運用智慧運輸,解決城鄉差距,照顧偏鄉弱勢者。
二、 第一期推動成果
■ 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TDX):TDX平臺提供各界交通資料以利創新研發,自105年4月運轉至今共介接3兆7億餘筆,成功帶動國內外五百多家加值業者加入交通數據服務產業。
■ 地方智慧運輸中心:為拉近城鄉數位差距,計補助臺南市、新北市、屏東縣、雲林縣及臺東縣建置智慧交通中心。另補助新竹縣市、臺中市、嘉義縣市、桃園市等,強化交通控制中心功能。
■ 智慧廊道:共補助新竹縣、新竹市、臺北市、嘉義縣、嘉義市、宜蘭縣等6縣市進行智慧廊道交通管理精進,節省了近3成的行車時間,為紓解交通壅塞帶來新解方。
■ 交通智慧安全系統:補助10縣市以上推動智慧路口安全系統,於交通事故熱點導入AI技術,使臺北市重點路口及高雄市輕軌沿線路口肇事率分別減少約43%及64%,讓用路人的安全獲得更多保障。
■ 智慧機車車聯網:於國立東華大學、佛光大學及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等3校發展,在校內外重要路段、危路口裝設機車感測設施,並在學生機車上裝置互動感測設備,機車臨近路口或行駛於路段時,路側設備主動送警示訊息至機車上的設備,提醒騎士注意,降低機車事故超過3成,創造家長放心的就學環境。
■ 自駕車車聯網:補助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彰化縣、臺南市、高雄市執行自動駕駛車輛測試或相關車聯網應用試驗計畫,促進產業技術與創新服務升級及提出未來法規調適建議方向。
■ 偏鄉共享交通平臺:於花東地區推動「噗噗共乘」,已服務3萬多人次,讓學童就學、老人就醫、回家的路更安全便利;同時提升主幹線公車準點率,有效提升公共運輸服務之可靠度。另補助高雄市偏鄉地區及新竹縣尖石鄉建立偏鄉共享交通平臺,利用彈性排班或預約搭乘、共乘的方式,並結合適宜的運具類型提供服務,更貼近偏鄉民眾的實際需求。
三、 新一期計畫5大策略
■ 打造5G交通數據資料服務
具體作法:因應5G技術時代,提供包含TDX等交通大數據建設及海氣象交通決策資訊基礎建設,整合各種資源,提供各界加值使用。
目標:提升資料介接量、下載量、應用加值服務,為臺灣未來5G資訊環境布建準備。
■ 建置交通核心路網數位基礎
具體作法:推動省道快速公路交通控制建設、地方區域智慧交通控制建置計畫、都市智慧道路安全建設計畫等,結合既有技術,融合AI應用與5G聯網,建置數位基礎建設,使交通控制系統與管理更智慧化。
目標:運用智慧運輸技術,提升資訊覆蓋率及降低計畫範圍內的交通事故件數,提升我國路網之安全與效率。
■ 營造交通行動服務生活環境
具體作法:透過交通行動服務、共享運具平臺的建設與推廣,整合民眾日常使用的各類
運輸工具,提供便利生活體驗。
目標: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減少旅行時間及溫室氣體排放量。
■ 營造永續幸福運輸服務
具體作法:透過整合在地運輸資源,以科技輔助建立互助共乘模式,滿足學童就學、老人就醫等基本民行需求。
目標:服務偏鄉地區,將「行的正義」落實到臺灣最遠的角落。
■ 與世界同步智慧交通新科技發展與應用
具體作法:推動智慧機車車聯網安全系統、自駕車等創新應用服務的示範場域,讓國內交通科技研發成果透過示範計畫取得經驗,並結合高精地圖的動態資料等數位資料收集,使相關產業累積實力,發展適合我國的交通新科技服務。
目標:透過創新與實驗型計畫,就未來創新科技導入交通預先準備。
四、 結語
推動智慧運輸是為了讓我們的移動更快又更好,從行的便利,提升對生活的幸福感。未來政府將以人本服務出發,為人民創造互動與感動的交通服務,同時亦為產業興利,發展本土的智慧交通產業,與各界攜手合作,完成智慧交通服務、商業模式驗證,並將整合性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輸出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