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部地區除為我國精密機械等傳統製造業的核心聚落,更是我國西部科技走廊的重要樞紐。為進一步提升中部地區產業競爭力,並落實「均衡臺灣」目標,政府提出「中部精密智慧新核心推動方案」,依據在地產業特性與資源優勢,規劃將臺中打造成精密機械與智慧製造中心、彰化為金屬製品與車輛零組件產業聚落、南投農業朝智慧化與精緻化發展、雲林則深化智慧養殖價值鏈,透過3大策略及10大生活配套措施,塑造中部為全球領先的智慧製造中心。
二、3大策略
(一)核心產業雙軸(數位與低碳)大轉型
■ 精密機械:導入生成式AI,並整合上下游價值鏈,以邁向產業智慧化,擴大數位轉型,推動產業升級。
■ 金屬製品:推動金屬製品產業導入AI、深度節能,促進綠色產業轉型與創新發展。
■ 車輛零組件:打造整車與零組件綠色供應鏈,發展智慧移動載具。
(二)現有核心再造新核心
■ 光學產業:推動光電技術創新、運用關鍵技術,並加速矽光子光學設計及模組開發,邁向光通訊新世代光產業。
■ 半導體產業:以台積電為核心,大帶小的方式,帶動先進晶片產業聚落,另以美光科技為核心,發展高階記憶體產業鏈。
■ 無人機產業:以漢翔航空工業為中心,打造無人機非紅供應鏈,同時鼓勵金屬加工業者轉型升級為航太等級。
■ 智慧農業:加速智慧農業服務普及運用,並發展高附加價值之精緻農業,以數位及科技串接農業,提升產銷效率。
(三)運用法人驅動產業創新
■ 打造AI試產線:法人建置AI試產線,協助業者快速打樣及試量產驗證。
■ 法人輔導產業導入AI:透過法人建立AI技術能量,輔導百工百業導入AI,提升經營效率。
■ 建立AI模具中心:建構法人AI模具中心,以人工智慧及數位孿生技術,協助業者提升加工效率。
■ 促進AI人才培育:與法人及大專院校合作,結合AI產線,培育產業新進與在職之AI實作人才。
三、10大生活配套措施
除上述推動策略促進產業發展外,亦結合各部會資源,納入攸關民生的基礎建設,如完善水電供給、交通及旅宿、居住社宅、醫療資源、文化設施、教育設施、生活購物、 淨零及廢棄物處理、人才培育等10項配套措施,全方位提升中部地區生活品質。
四、結語
本方案係為落實「均衡臺灣」理念,以整體國土視野,推動產業與公共建設均衡發展,並結合區域治理思維,不僅強化精密機械、半導體、光通訊等優勢產業,也將透過建置完善公共建設、提升生活機能及吸引人才等措施,打造中彰雲投為全球精密智慧新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