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有「小過年」之稱,傳統上以燃放鞭炮、七彩煙火、手提燈籠或火把,於喧鬧中呈現國泰民安,全民同樂的景象,透過品嚐湯圓喜慶吉祥的氣氛,迎接新的一年。過去台北北投關渡宮、松山慈祐宮及萬華青山宮、龍山寺等主要廟宇,於每年元宵節都有花燈展示,吸引很多民眾前去參觀。而為方便民眾觀賞,政府自民國79年(1990年)起由交通部觀光局籌辦「台灣燈會」,將分置於各地寺廟展示之花燈予以集中,免除民眾奔波之苦,並期透過舉辦燈會,塑造出一個國際級特色活動。
「台灣燈會」自第一屆舉辦至今,已走過28個年頭,規 模與名聲皆逐年成長,10年前即被國際媒體譽為全世界最佳及最有創意的節慶活動。然隨時代的改變,為讓此傳統活動持續發揚光大,續展風華,政府研擬了燈會的轉型方向,盼使燈會更具創意並符合環保永續潮流,同時融入更多台灣文化及在地特色,除期讓民眾更滿意外,亦能讓全世界透過它,看見台灣之美。
二、「台灣燈會」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發展
(一)帶動觀光人潮及產業商機
每年的燈會都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前往參觀,亦帶動周邊的商機,不管是燈會現場或當地的名勝觀光地,為政府或民間各方面都帶來大量的觀光效益。例如今年「台灣燈會」是28年來首度於雲林舉辦,依據雲林縣政府委託專業團隊推估,累積參觀人次超過千萬,同時帶動可觀的觀光經濟產值。
(二)展現在地文化特色及風華
自民國90年(2001年)起,政府因盼大型活動能於全台經驗傳承,並藉此活絡地方經濟,「台灣燈會」開始由台北轉至各縣市輪辦(高雄市、台中市、新北市、台南市、嘉義縣、台南縣、宜蘭縣、嘉義市、苗栗縣、彰化縣、新竹縣、南投縣、台中市、桃園市、雲林縣)。透過舉辦活動,除能傳承節慶文化外,亦能將各地的地方特色藉由活動中展現出來。
以今年在雲林縣所舉辦的台灣燈會為例,共規劃了虎尾及北港兩大燈區,分別以「友善大地」、「多元文化」、「燈會原鄉」為主軸,再延伸出永續樂活、阮ㄟ故鄉、偶戲春秋、百米藝閣、宗教祈福及工藝風華六大主題,展現雲林縣獨特的自然生態、綠能科技、多元族群、民俗文化、傳統技藝及宗教信仰,再結合傳統文化工藝特色,加上科技創意呈現,融入綠能、環保永續等概念,充分展現雲林在地文化特色。
(三)提升形象,帶動地方發展
台灣燈會在台灣是一個大型且重要的節慶活動,因活動本身具有強大吸引力,每日吸引大量的觀光人潮,再透過適當的行銷、媒體以及資訊的傳播,往往能影響顧客對城市的印象,進而增加對該地方的認同和喜愛,對於外地來的遊客,亦可藉此機會至當地其他名勝觀光地參觀,品嚐美食,活絡地方經濟。
三、打造台灣燈會為國際品牌
燈會舉辦的意義,最主要是傳承及發揚台灣傳統文化,讓民眾重拾元宵節的歡樂,現已成為國人在春節期間共同的期待與回憶,同時也可藉此塑造出一個國際級特色活動,如同德國慕尼黑啤酒節、北海道雪季、巴西嘉年華會等,世界聞名,吸引國際觀光客。
台灣燈會因結合了傳統、科技與藝術,已是聞名國內外的節慶活動,除於96年(2007年)經國際媒體Discovery評估認定是「全球最佳節慶活動」之一,104年(2015年)更獲國際媒體譽為「沒有雲霄飛車的迪士尼樂園」。今年,配合新南向政策,交通部觀光局特邀泰國和印尼美食旅遊節目來台拍攝,希望讓更多的國家透過台灣燈會,對台灣的在地民俗文化有更多的瞭解與認識,並讓外國觀光客能將元宵燈會當成台灣重要節慶且成為國際品牌。
四、兼顧轉型與文化傳承 讓台灣燈會再創風華
歷年來台灣燈會大多以12生肖為主題,為讓該活動的品牌能永續閃耀,交通部觀光局經檢討活動舉辦的現況如燈會型式類似創新不易、規模盛大經費日增、人潮車流對環境的衝擊、每年異動後繼者稀、展出期短不耐典藏、籌備期短無法深耕等問題後,提出了轉型改革方向,未來將在順應國際永續發展與在地旅遊風潮下,朝「環保」、「藝術」、「在地」的方向,推動燈會品牌的轉型升級。
推動的作法將包括:觀光活動品牌傳承、國際策展團隊參與、典藏資源循環運用、環境地景特色結合、提前宣布拉長準備、區域整合分區輪辦等,同時融入更多的台灣文化、在地特色及環保觀念,讓台灣燈會能永續發展,再創風華。
五、結語
近年來全球各國為推動觀光事業,競相發展具獨特傳統文化背景的觀光產品。「台灣燈會」,即如同林全院長於106年2月9日於行政院院會中所表示:「台灣燈會是我國推動國際行銷的重要品牌,也是各縣市一年一度結合我國傳統文化及慶典的觀光盛事,希望未來能轉型做到環保永續,增加地方特色及文化創意,以吸引更多觀光客,讓國際觀光客將此當成台灣的重要節慶」。璀璨28年,台灣燈會期藉由轉型升級,讓花燈的光亮續為國人及旅人點亮起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