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重要政策

:::
推動多元化垃圾處理—讓垃圾變資源

日期:106-07-21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 推動多元化垃圾處理  共1張

一、前言

垃圾只是垃圾時,人人不愛,但若能變成資源,不僅可以創造財富,亦能友善環境。目前我國垃圾清理政策是以「源頭減量、資源回收」為主要方向,全國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至105年已較歷史最高減少64.71%、垃圾回收率達58%,但仍有近4成無法回收的垃圾必須透過焚化或掩埋方式最終處理。

為解決垃圾問題,以及目前我們垃圾處理所面對的困境,如全台24座垃圾焚化廠設備逐年老舊劣化,運轉效能遞減;無焚化廠地方政府垃圾問題嚴峻;廚餘未能完全發揮生質能源化等,環保署提出了「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106至111年),中央與地方將投入新台幣153億元經費,進行焚化處理設施整備升級,同時將結合國外實作經驗與國內研發技術,大幅提升廢棄物資源化效益,逐步邁向循環經濟時代。

二、能資源化技術,翻轉垃圾焚化或掩埋舊思維

多元化垃圾處理計畫,將導入國外垃圾處理技術,建置國內多元化垃圾處理設施,同時運用廢棄物能資源化新技術,處理垃圾問題,也開闢新能源:

(一) 焚化廠升級整備及區域合作

  1. 策略:將先進燃燒技術、高能源效率、較佳污染防制等新技術導入焚化廠升級更新工作;預計執行焚化廠升級整備11廠並延長服務至少15年。
  2. 預期效益:每年增加焚化處理量26萬公噸(約增加1座900公噸焚化廠處理量能)及發電量1.435億度,減少碳排放7.58萬公噸;中央取得區域調度量每年34萬公噸,協助南投縣、花蓮縣、新竹縣、雲林縣、台東縣及離島等需要外縣市處理垃圾的地方政府解決垃圾問題。

(二) 提升環保設施效能

  1. 策略:引進多元化新科技處理技術,如廚餘脫水乾燥及高效堆肥、機械式生物分選、氣化等能資源化技術,增進環保設施效能,尤其協助無營運中焚化廠地方政府興建在地處理垃圾設施,扶植國內相關產業技術並加速升級,未來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2. 預期效益:每年增加廢棄物處理量33萬公噸,可增加在地處理及相互支援量能。

(三) 興設循環經濟措(設)施

  1. 策略:興建至少3座廚餘生質能源廠,有效提升生廚餘、農林資材、禽畜糞尿、水肥等有機廢棄物去化管道,產出之沼氣純化後用於發電,沼液、沼渣供農地提升肥份利用。
  2. 預期效益:每年增加廚餘處理量18萬公噸、售電收入1.3億元、發電量3,292萬度,減少碳排量1.74萬公噸。


三、未來還會做哪些?

(一) 持續加強垃圾減量及回收再利用工作,並由中央與地方合作,結合國內產業優勢,推動垃圾處理技術研發及設施建置,帶動相關產業升級與發展。

(二) 檢討縣市代燒垃圾回運焚化底渣及資源化產品的合理比率,並持續協調有焚化爐的地方政府共同處理,建立長期且穩固的合機制,解決無焚化爐地方政府垃圾處理問題。

(三) 我國每年約產生90萬公噸底渣資源化產品,可依相關施工綱要規範及相關驗證計畫,作為基地填築、道路基底層以及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之用。後續將督促地方政府優先在地化使用,輔以中央部會公共工程協助使用,以共同減少天然資源之開採並達循環經濟之目標。


四、結語

垃圾放在正確的地方有效再利用,就是資源,只要全民配合做好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政府興設廢棄物多元能資源化處理設施,將垃圾變資源,資源循環經濟不再是口號,而是全體民眾一起實現的夢想。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