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鑑於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和國家安全的威脅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緊急,全球已有130多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為呼應此一全球趨勢,蔡總統亦於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也是臺灣的目標。政府隨後於111年3月及12月分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並於112年1月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年綱要計畫」,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同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亦於112年1月1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2月15日總統公布施行,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提升氣候治理層級、徵收碳費專款專用、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納入碳足跡及產品標示管理機制,不僅對外展現我國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之決心,對內也建構更為韌性的氣候法制基礎。
二、路徑、目標及戰略
(一) 路徑規劃
■ 電力能源去碳化:總電力60–70%為再生能源、9–12%之氫能,加上碳捕捉之火力發電20–27%,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
■ 非電力能源去碳化:除加速電氣化進程外,亦將投入創新潔淨能源之開發,如氫能與生質能以取代化石燃料,並搭配碳捕存再利用技術;同時積極規劃山林溼地保育,擴增自然碳匯。
(二) 4個目標
■ 能源轉型更安全:藉由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占比,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使進口能源依存度由110年97.4%,降至139年50%以下,降低國際能源市場衝擊與價格波動對我國能源安全影響。
■ 產業轉型更具競爭力:
1. 持續推動綠能布建提供足夠綠電外,同步帶動綠能產業鏈及本土供應鏈成長。
2. 推動產業滿足供應鏈與全球綠色倡議要求,並結合 ICT產業優勢,提供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製程。
3. 進行前瞻技術布局,並發展本土優勢技術加速商業化,瞄準全球淨零轉型商機。
■ 生活轉型更永續: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之認知與共識,進而引發全民行為改變,從食、衣、住、行各面向著手,改變生活型態、落實低碳生活;同時誘發廠商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創造綠生活產業鏈。
■ 社會轉型更具韌性:強化「公正轉型」與「公民參與」之治理機制,以落實建立社會支持體系。
(三) 12項關鍵戰略
■ 風電與光電:以風電與光電為再生能源發展主力。
■ 氫能:以氫能為淨零主要選項,運用於產業零碳製程原料、運輸與發電無碳燃料等面向。
■ 前瞻能源:以基載型地熱與海洋能為發展重點,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劃139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8–14GW。
■ 電力系統與儲能:推動分散式電網並強化電網韌性,推動電網數位化與操作彈性提升電網應變能力等。
■ 節能:擴大成熟技術應用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步發展創新能源效率科技,並逐步導入前瞻技術。
■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以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術移除產業及能源設施碳排放,並開發本土碳封存潛力場址,展開安全性驗證場域計畫。
■ 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發展電動車上下游相關產業,並整合儲能、充電樁、建築充電安全等基礎建設之技術研發與建置。
■ 資源循環零廢棄:加強產品源頭減量,促進綠色設計及綠色消費,並推動廢棄資源物質能資源化,打造零廢棄的資源永續循環世代。
■ 自然碳匯:執行造林及相關經營工作,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並建構負碳農法及海洋棲地、動植物保育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
■ 淨零綠生活:推動「淨零綠生活」,透過共享商業模式、永續消費模式驅動及全民對話凝聚共識,營造永續、低碳生活型態。
■ 綠色金融:運用金融市場力量,導引企業重視淨零轉型及因應氣候變遷,將資金投入綠色及永續發展領域。
■ 公正轉型:以「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為目標,在淨零轉型過程中戮力追求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
三、結語
2050淨零排放是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也是我國史上最長遠的跨部會國家發展計畫,不僅攸關臺灣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臺灣自105年啟動能源轉型,已打下良好基礎,且能源政策和產業政策扣合,從「5+2」產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到發展氫能、擴充電網設施、儲能設備等,未來將帶動更多產業一起成長,化氣候風險為綠色轉型契機,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