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約2,510mm,但豐水期(5月至10月)與枯水期(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具有顯著的差異。由於這樣的降雨水文特性,台灣水資源需要依賴水庫蓄存豐水期的降雨,來調節枯水期之水資源運用。如豐水期時水庫蓄水不足,春雨又偏少,可能會造成枯水期用水缺乏,而需要進行相關節水及水源調度措施,以穩定民生與工業用水。
由於去(105)年9月颱風帶來豐沛降雨,目前水情燈號均為正常藍燈,在正常水文條件下,高雄民生及產業用可穩定供應至3月底,其餘地區可穩定供應至5月底(新北板新及桃園地區稍有風險)。惟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台灣降雨呈豐愈豐,枯愈枯的趨勢,未來降雨仍具不確定性,為促進今年枯水期穩定供水,經濟部將持續掌握水情並採必要措施,確保穩定供水。
二、 強化經營管理與多元水源開發,建構永續與穩定供應的水資源環境
水資源建設是國家發展重要基礎建設,為穩定民生與奠定經濟發展的基礎,政府持續推動水利建設以蓄豐濟枯,同時因應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缺水風險提升及用水需求成長,我國水資源政策係以多元水源開發與加強經營管理為主軸,透過加強水庫設施永續利用、節約用水、供水管減漏、用水效率提升、多元水源開發(如伏流水、水庫、人工湖、海水淡化、再生水)、及《再生水資源發條例》、《自來水法》、《水利法》等節水3法立法等策略作為,以建構永續與穩定供應的水資源環境。
三、落實節水措施,確保枯水期間民生用水需求
為促進本(106)年枯水期穩定供水,經濟部已啟動並執行以下措施:
(一) 農業節水灌溉:105年豐水期後,即協調農田水利會於石門及曾文-烏山頭水庫農業灌區實施節灌溉及視天候降雨減供,共計節省水庫出水量約4,200萬噸。
(二) 放水總量管制:主要水庫如石門(每旬1,350萬噸)、永和山(每日15萬噸)、明德(每日4萬噸)、鯉魚潭(每日65萬噸)及南化水庫(每日45萬噸)已實施水庫放水量總量管制,以延長水庫用水時程。
(三) 跨區域供水調度:北水處支援板新地區用水由每日18萬噸提升至30萬噸,並啟動高雄北送台南地區用水每日3萬噸。
(四) 持續推動節約用水:105年全年省水量1,870萬噸:統計22個節水績優單位節水效益257萬噸、機關學校部隊節水常態化,105年用水量較104年減少154萬噸(節水率2%)、補助購置省水馬桶及洗衣機38萬9,427件、省水標章產品販售省水標章產品4萬9千件及省水標章枚數324萬枚,推估節水量達1,459萬噸。
(五) 抗旱井整備:105年12月已完成各地區可供抗旱取水之抗旱井共計1,067處調查整備。
四、結語
針對枯水期到來,經濟部迄已召開兩次水情檢討會議,密切監控水情、審慎調度用水,並視水情變化採取各項因應作為,以確保枯水期穩定供水為目標。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為建構未來永續與穩定的水資源環境,除有賴全民共同節今日之水,解明日之渴外,政府將做好水資源的風險與管理,持續提升水資源供需效能,並開發新興水源,建立多元、永續供水系統,以及加強水資源調度、集水區保育等措施,以確保水資源供應無虞,並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與支持社會經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