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友善列印 :
請利用鍵盤按住Ctrl + P開啟列印功能
字級設定 :
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而IE7或Firefox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重要政策

:::
深耕海洋研究—向海致敬

日期:109-06-15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 深耕海洋研究  共1張

一、 前言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海洋得天獨厚。為打造我國成為一個生態、安全、繁榮的優質海洋國家,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並提升國民海洋科學知識,政府於107年4月成立海洋委員會,作為海洋政策的統合機關,並於108年11月20日公布《海洋基本法》,提出海洋事務政策方向,且明訂每年的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依該法的規定,於109年6月8日發布《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以「建構區域戰略思維,保衛海域主權權益」、「落實海域執法作為,促進區域安全合作」、「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優化海洋環境品質」、「確立產業發展目標,促進藍色產業升級」、「型塑全民親海風氣,培養海洋國家思維」與「孕育科學發展動能,厚植學術研究能量」6大政策目標,作為政府海洋施政政策藍圖,據以研擬與推動海域管理法、海洋保育法及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等重要海洋法令。

另鑑於海洋研究不但是國力的展現,並可有效提供國家海域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調查,在科技部長期推動海洋科學基礎及應用研究下,我國已成立國家海洋研究船隊,可協助國家發展以海洋國家永續為核心目標的跨領域研究,並提供海洋生態保育與產業應用的創新科技,從海洋守護台灣。因此,海洋科技研究是規劃我們海洋政策方向的第一步,除持續投入資源,培育更多海洋研究人才,亦將拓展深具台灣特色的海洋產業。

二、 海洋研究發展成果與未來規劃方向

(一)完備海洋研究船隊,提升海洋科研能量
我國自民國61年第1艘海研船「九連號」成立,至今已廣泛運用於物理、化學、生物、地質、氣象、海洋等科學領域,對社會和民生影響無遠弗屆。107年科技部「勵進號」海研船啟用後,現再增3艘生力軍,從設計到建造,均由國人一手包辦,除具體落實「國船國造」,未來由這4艘組成的新國家海研船隊,可維持國家海洋研發能量及提升探測作業技能,發展以海洋國家永續為核心目標的跨領域基礎研究,並提供海洋生態保育與產業應用的創新科技。

(二)突破性科研成果,增進民生福祉及完成支援任務
增進颱風預報準確度:結合大氣科學、地球科學等領域,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團隊布建的海氣象浮標,收集到史上第一回超級颱風中心沿路掃過的海洋浮標觀測資料,解密大氣和海洋間互動的關鍵過程,研究成果將被轉譯成電腦程式,植入颱風數值預報模式,可提升颱風預報準確度,未來將建立西北太平洋浮標觀測網,為國際貢獻我國災防觀測體系。
有助新能源開發:「勵進號」利用水下遙控無人載具首度成功鑽取天然氣水合物(註:又稱「可燃冰」,為各國積極探勘的新能源)實體樣本,證實台灣西南海域存有天然氣水合物,有助於評估鑽井與開採風險,為新能源開發另啟新頁。
完成國家級任務: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於108年10月在東北海域礦產賦存潛能調查與採樣,另配合空軍搜索,尋獲106年失聯的幻象2000戰機黑盒子。

 (三)深化區域合作,促進永續發展
強化國際合作:海氣象浮標投入西北太平洋浮標觀測網,讓我國的災防觀測體系為國際合作貢獻力量;自107年開始,台灣自製之海底地震儀佈已放在北沖繩海域,展開台日科研合作的新篇章,未來亦將以此為基礎,擴大國際合作。
海洋研究全方位升級:以海洋大數據、深化區域海洋研究、擁抱藍海等3大主題,將科研船規模擴大,如以現代化觀測儀具進行整合觀測、建立海象浮標陣列科技,統整各部會系統化觀測,將資料加值應用於海洋大數據,或聚焦於氣候變遷下海洋酸化、食物鏈、生物幫浦的衝擊、海洋碳、磷、氮循環研究,運用海洋脈動,建立生態系統及智慧養殖等,以及利用海洋觀測網協助災防海洋污染評估,提升天然災害預警能力,並以動態序式海氣交互作用研究氣候變遷。
建立國際研究與海權關鍵地位:利用海洋觀測網協助災防與海洋汙染評估,提升天然災害預警能力,並以動態序式海氣交互作用研究氣候變遷,以海洋研究船建立台灣在西太平洋島嶼地緣在科學與海權的關鍵地位。

三、 結語

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善於運用海洋,國家就能加倍大;若不懂海,則被海所限制。深耕海洋研究是我們「向海致敬」的第一步,不僅有助國土環境與資源掌握,也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更是國力展現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指標。未來配合《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的政策藍圖,亦將推出一系列「向海致敬」政策,同時鼓勵國人「淨海」(潔淨海洋)、「知海」(知道海洋)、「近海」(親近海洋)及「進海」(進入海洋),透過尊敬海洋,瞭解海洋,運用海洋資源,讓台灣因海而遠大。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