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臺灣醫療品質與照護體系全球有目共睹,但在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可近性或醫療量能都遠不及都會地區。為使偏鄉離島居民同樣獲得周全的醫療照顧,行政院於108年核定「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108-112年共投入近10億元經費,採4大策略,搭配醫療資訊化及鬆綁醫療法規等,全面完善偏鄉醫療照護網絡,消弭城鄉健康的不平等。
二、4大策略
(一) 強化在地緊急醫療處理能力—提升急重症照護量能
■ 落實緊急醫療區域聯防機制:推動急救責任醫院分級制度(包括重度級、中度級、一般級),使急重症病人於黃金搶救時間內能送到適當醫療院所處置。
■ 推動醫學中心(重度級醫院)支援計畫:奬勵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之緊急醫療照護服務;109-112年計有30家重度級以上醫院輔導29家偏遠醫院。
■ 緊急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計畫:補助醫院前往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及協助當地醫院提升急診能力,至112年3月已設置20處24小時急診醫療站。
(二)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量能—提升就醫方便性
■ 優化基層醫療院所設施設備:至111年止已補助衛生所修繕184處、補強78處(含16室)、新(重、擴)建29處。111年原鄉離島地區衛生所(室)及巡迴醫療點計403處,頻寬速率達100Mbps或當地最高網速。
■ 擴大推動遠距醫療:將遠距醫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並於原鄉離島衛生所推動遠距醫療照護專科門診,至111年完成布建36處。
■ 推動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DS):鼓勵地區級以上醫院至山地離島地區提供定點門診、夜間或假日待診、專科門診、巡迴醫療、居家照護等醫療服務;111年計26家IDS計畫承作醫院與山地離島地區當地院所(含衛生所)合作。
■ 推動於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開業計畫、巡迴醫療計畫:鼓勵西、中、牙醫師到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新開業,提供醫療服務或巡迴醫療服務;111年共獎勵29家開業。
(三) 充實在地醫療人力—改善醫師人力缺口
■ 建立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培育重點科別醫師人力,以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五大科別為主,並視偏鄉人力需要彈性調整,解決專科別人力不均。105-114年預計招收1,250名公費醫師,至111年度已招收758名。
■ 推動「偏鄉公費醫師留任獎勵計畫」:鼓勵服務期滿、未滿65歲之公費醫師,續留或申請至衛福部∕輔導會指定的偏遠地區醫療機構執業,除每人每月補助7–10萬元外,再依偏遠程度、科別給予不同加成。109-111年補助公費醫師留任率近9成。
■ 辦理「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為補實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力資源,培育在地醫事人才,至111年度已培育西醫師703人,預計111-115年再培育144名西醫師。
(四) 強化空中緊急後送機制—提升黃金救命效能
■ 建立離島航空器駐地模式:107年8月完成澎湖、金門、馬祖航空器救護專機駐地備勤,提供緊急醫療後送等服務;至111年止,計完成緊急醫療後送1,020件。
■ 建置空中轉診審核中心:提供 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評估轉診必要性及協助航空器調度,平均每年審核件數約300件。
■ 創新「空中轉診後送遠距會診平臺」:108年10月啟用,將申請空中轉診表單電子化並介接健保及電子病歷資料,建立原鄉離島緊急醫療之空中轉診「送」、「接」與「審」三方同步的醫療分享決策模式。
三、提升原住民族長期照顧—文化健康站設置
投入經費從105年不到1億元,增加到112年超過12億元;布建站數從121站成長到481站;65歲以上原住民族長者照顧比例達1/4。照服員人數從344人增加至1,272人。另積極改善文化健康站的空間與周邊設施,讓長者享有安全舒適的活動空間,並在地健康安養。
四、結語
為使偏鄉離島居民均能獲得完善的醫療與照顧,政府將在現有的醫療照護基礎上,持續完備偏鄉醫療照護、充實人力資源,提供方便的就醫服務,同時強化向前延伸的健康促進與預防照護,以及向後的長照整合服務,並發展因地制宜的偏鄉照護,讓全國居民健康沒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