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是引起食品中毒的原因之一,它是一群無外殼的RNA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每年11月開始到隔年的3月,是諾羅病毒的好發期,它可以長時間存在患者的嘔吐物及糞便中,如果吃進被病毒污染的水或者食物,即使攝入少量的病毒也能致病,因此諾羅病毒經常造成群聚性食品中毒,不可不防。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民國112年食品中毒發生狀況」, 112年病因物質判明案件中,以諾羅病毒的案件數及患者數為最高,易受污染的食品主要有即食食品、沙拉、三明治、冰品、水果及生鮮魚貝類,近期也不乏在新聞媒體上,發現群聚性食品中毒案件中,有諾羅病毒的蹤跡。
為了避免諾羅病毒所引發的食品中毒,食藥署官網的「防治食品中毒專區」,告訴民眾平常可以如何預防,摘錄以下幾點供參:
一、 勤洗手,特別是在如廁後、進食或者準備食物之前。
二、 飲水要先煮沸再飲用,所有食物都應清洗乾淨並澈底煮熟,絕不生食。
三、 外食要選擇乾淨衛生的餐飲場所。
四、 不需烹煮的食物應該儘快吃完。
五、 食物需要封上保鮮膜以預防污染,吃剩的食物應該放在溫度適中的冰箱中儲存。
六、 被污染的食物或者懷疑被污染的食物必須被丟棄。
七、 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必要時可用漂白水消毒。
八、 餐飲業工作者,應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另外也要提醒,嚴格的遵守個人和食品衛生習慣,才是預防諾羅病毒不二法門,在平日飲食中,多一份留意,就可以少一份風險、多一份健康!
參考資料:食藥署官網>業務專區>食品>餐飲衛生>防治食品中毒專區(網址: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816&r=190121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