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於114年10月22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國內發生疑似非洲豬瘟通報案件。農業部表示,該通報案被列為重大動物傳染病疑似事件,因此立即啟動防疫通報程序、疫情調查、隔離及封鎖措施,並自即日起,禁止廚餘養豬並成立疫情應變小組,邀集環境部與衛生福利部研商後續整體廚餘回收及牽涉處理學校午餐與團膳系統廚餘之替代方案。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縮寫 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所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且致死率極高的豬隻疾病,感染對象為豬隻,包括家豬與野豬(野豬、野生豬隻)等,病毒不會傳染至人類,為非人畜共通(non‑zoonotic)傳染病。感染豬隻通常出現高熱、食慾下降、軟弱、皮膚或耳朵出現紫紅或紫斑、內臟廣泛出血等症狀,死亡率在某些病毒株或條件下可接近 100%。傳播途徑可透過感染豬隻之接觸、血液、分泌物、糞便、受污染物品(如感染豬隻的豬肉、器具、車輛、衣物等)傳播。
目前中央與地方政府、業者、養豬場保持密切聯繫,進行豬隻疫情調查,以期發現可能感染風險,並加以迅速隔離與撲滅。雖然目前仍屬疑似階段,即便病毒不會傳染至人類,但對養豬產業及相關供應鏈將造成重大衝擊,因此中央與地方政府將持續監控疫情發展,以及追蹤受疫情影響豬肉進入食用市場情形,並依法處置。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病毒雖不具人畜共通傳染性,意味著遭感染豬隻之病毒不會傳染至人類,即便豬隻感染,也並非人類健康直接風險。因此作為豬肉消費者,只要認明產銷履歷(TAP)、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或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即代表選擇來自合法、受監管之屠宰與加工系統之豬肉,並經適當加熱烹調可確保食肉安全衛生。
有關非洲豬瘟最新消息,可參考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非洲豬瘟資訊專區(網址:https://asf.aphi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