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端午飄粽香的時節,隨著近年飲食文化的多元發展,粽子的種類和口味愈趨豐富,除了傳統不敗的經典肉粽之外,金黃Q彈的鹼粽,冰涼清爽的冰粽、精巧剔透的水晶粽等,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不過,粽子多樣化的背後,製程中常伴隨著各種食品添加物的使用,以下帶大家認識幾種常見且合法使用的添加物,讓大家在享用粽子時更安心。
「鹼粉」是鹼粽製作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料,主要成分為碳酸鈉或碳酸鉀,屬於我國合法准用的食品添加物。製作時,將糯米浸泡後瀝乾,加入以鹼粉調製的鹼水攪拌,可改變澱粉結構,經蒸煮後糯米呈現Q彈口感與晶亮金黃的外觀,正是鹼粽特有的魅力。
「三偏磷酸鈉」是常見的品質改良劑之一,也屬於合法食品添加物,常應用在鹼粽與冰粽的製程中,能有效降低糯米與粽葉的黏著性,並保持整體的Q彈與嚼勁。過去曾有業者為求口感使用非法的硼砂,但硼砂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在衛生單位持續稽查及積極宣導下,已逐漸被合法的三偏磷酸鈉取代,讓消費者能更安心享用。
此外,像是「人工色素」、「香料」與「黏著劑」等食品添加物,亦常應用於冰粽、水晶粽等製程中,主要用來提升外觀與風味,並強化產品穩定性。在符合法規與適量使用的前提下,有助於增進產品整體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添加物必須在合法範圍內使用且符合標準劑量,才能對食品品質與保存有所幫助;若過量、違法使用或誤用工業級非食品原料,都可能引發食安風險。為此,衛生機關已在端午前夕陸續啟動端午節應景食品稽查抽驗,一旦發現違法情事,將依法嚴懲。
提醒消費者在選購粽子時,多一分留意:看清成分標示、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適量食用並妥善保存。未立即食用的粽子應冷藏或冷凍保存,食用前務必徹底加熱並盡快食用完畢,以避免微生物滋生造成食物中毒。讓我們一起用聰明的選擇與正確的觀念,吃得安心又開心,歡喜過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