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apologized that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f some webpage functions are not working properly,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Friendly Print :
Please Press Ctrl + P to switch on the print function
Font Setting :
If your brower is IE6, please press ALT + V → X → (G)Larger(L)Medium-Large(M)Medium(S)Medium-small(A)small to adjust the font size,
Firefox, IE7 or above, press Ctrl + (+)Zoom in (-)Zoom out to adjust the font size。
  • 日期:112-08-16

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

一、前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改制為農業部)自106年起推動「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持續精進各項農業政策,以提升農民所得及消費者買到安全農產品為核心目標,透過增進農民福利體系、健全農業基礎環境及提升產業競爭力等施政主軸,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拓展農產品內外銷,增加農民收益,落實農業永續發展。

二、3大主軸推動成果(至112年6月底止)

(一) 增進四大農民福利體系

1. 精進農民健康保險

107年起實施人地脫鉤,至112年6月底止,實耕者369人、蜂農222人、河川公地務農者1,380人、退伍青農148人。

2. 推動農民職業災害保險

107年11月1日起試辦針對實際務農參加農保之農民,及自勞、軍、公、教退休後再投入農業工作且具有全民健康保險第三類被保險人資格者,提供職業安全經濟補償。至112年6月底止,投保人數32.8萬人,投保率逾61.88%。

3. 擴大推動農業保險

106年起擴大推動農業保險,配合「農業保險法」自110年1月1日起施行,完備農業保險及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運作機制。為穩定國內蛋雞供應,112年6月新增蛋中雞禽流感保險,已開發27種品項及43張保單。至112年6月底止,累計投保件數54.9萬件、投保金額882億元、投保面積50.5萬公頃,持續擴大農業保險涵蓋範圍及覆蓋率。

4. 推動農民退休儲金制度

農民退休儲金條例於110年1月1日施行,提繳人數與已請領人數合計逾10萬人,將持續加強宣導,以使更多實際耕作農民受惠。

(二) 健全農業基礎環境

1. 因應氣候變遷農業部門調適與淨零排放

農委會(現改制為農業部)於111年2月9日召開「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策略大會,訂定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等4大主軸19項策略59項措施,銜接國發會3月30日發布之「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宣示農業部門提前於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已研提年度總額度超過10億元之科技研發計畫,自112年起執行,補足及厚植產業躍進所需。

2. 農地資源維護及管理

擴大綠色環境給付,107年起推動堆疊式給付取代補貼政策,111年兩期作參與面積超過43萬公頃。持續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建立5種瀕危物種及4類重要棲地保育給付制度,已受理友善管理農地、棲地面積約347公頃,269處農地進行棲地營造,266處棲地進行動植物生態觀察。

為全面盤點農地數量及資訊,已完成110年農業及農地資源盤查結果,並建置盤查結果查詢圖臺。因應國土計畫法施行,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地區劃設作業,且18個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已於110年4月30日依法公告實施。為強化國土計畫農業發展地區土地合理利用,協助縣市政府辦理國土功能分區圖繪製作業,輔導示範推動農業生產及農村生活之空間整體規劃,以強化農業施政資源集中投入,並介接國土計畫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機制,從國土空間落實農業三生共榮發展。

3. 擴大灌溉服務

推動農田水利事業區域擴大灌溉服務,協助辦理灌區外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至112年6月底止,計改善渠道39.53公里,構造物70座,受益農地計3,258公頃;補助田間管路灌溉設施計2,536戶,推廣面積計1,829公頃。

4. 改善農業缺工與培育新農民

持續推動農業人力團,穩定國內勞動力供給,112年1至6月共成立47團(含機械代耕團),招募本國1,951人,累計服務3,914家農場,上工11萬2,947人日;輔導產業發展機械代耕體系,推動省工農事服務以減省人力需求,機械代耕團累計提供代耕服務面積逾600公頃。

農業移工方面,依產業實務需求修正相關法令,並自112年6月17日起生效,包含總員額提高至1.2萬名,開放小型農場核配比提高為本、外勞1:1,以及新增花卉、種苗(含水稻育苗)、果樹、雜糧、特用作物、設施農業(含食用菇蕈)及林業,並調降蔬菜申請門檻。

推動新農民培育,至112年6月底止,累計培育達18,894人。

推動農糧產業省工機械化及設備現代化,計補助農民購置農機1.2萬臺,節省農業勞動力超過10萬人日。

5. 防範重大動物疫病

成功防堵非洲豬瘟於境外,全亞洲已有17個國家淪陷,迄今臺灣仍維持非洲豬瘟非疫區。啟動防檢疫措施,自107年1月至112年6月,查獲未經檢疫豬肉及含有豬肉製品1萬705件,重量1萬9,925公斤。

112年起推動停止施打豬瘟疫苗措施,自1月1日起,除種豬外之所有肉豬業全面停止施打豬瘟疫苗;7月1日起,全國豬隻全面停止施打豬瘟疫苗,並預計於113年6月後視情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為豬瘟非疫區。

6. 確保農產品安全

推動植物醫師制度,112年全國持續補助聘用100位儲備植物醫師辦理農作物診療及協力推動作物有害生物整合管理等,協助生產者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農藥殘留及順暢農產品銷售。另重新擬具「植物醫療師法」草案,並修正名稱為「植物醫師法」草案,惟目前法案業於立法院完成委員會審查,尚待協商,惟法案名稱仍待與國內部分特定團體取得共識。

7. 強化漁業基礎建設

啟動前鎮漁港多功能水產品運銷中心、多功能船員服務中心之建物新建及漁業作業碼頭改善等專案計畫,各工作已按預定進度施工;112年養殖漁業振興計畫計補助宜蘭等8個地方政府辦理31件養殖區公共設施整建;漁業永續經營基礎建設計畫項下建構安全永續漁港已核定66件漁港基本及公共設施工程,以維護漁港營運機能及提升漁港防災能力。

8. 推動智慧農業

於111年7月15日啟動臺南市「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接管程序,並於112年1月1日起改隸農委會(現改制為農業部),引入農業綠能共生、循環經濟與智慧生產等元素進行園區升級規劃,以促進蘭花園區轉型。園區共有68家業者進駐,至112年6月底止,民間投資經費5.6億元(含溫室興建及管銷投資),營業額約10億元,園區從業人數1,286人。

推動農業科技園區成為農企業創新加值產業聚落,引進天然物加值、畜禽生技、觀賞水族、生物農藥及肥料等117家業者進駐,帶動企業投資額約152億元,創造約2,700個就業機會。

(三) 提升產業競爭力

1. 推廣有機友善、產銷履歷

有機農業驗證面積達1萬4,544公頃、友善環境耕作面積5,693公頃,合計面積2萬237公頃,占國內耕地比率達2.57%。

擴大推動產銷履歷,持續擴增驗證量能並維繫驗證品質,促使業者參與驗證,至111年6月底止,農糧類產銷履歷通過驗證達8萬9,474公頃。

2. 稻米產業政策升級

推動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111年稻作面積23.9萬公頃,相較近年平均面積減少3.3萬公頃;加強推動水稻收入保險,111年理賠4.3億元,覆蓋率80%;推動水資源競用區耕作制度調整方案2.0(大區輪作),引導易缺水區域轉型旱作產業。

3. 提升糧食安全

食農教育法於111年5月4日公布,並成立「食農教育推動會」。健全推動體系之運作,輔導發展地方特色食農教育,並擴大與各部會專案合作,建置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除持續蒐集教案及教學資源,並建置臺灣農產地圖。

因應「食農教育法」立法,強化推動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自111年5月1日起提高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補助經費,一般學校食材補助由每人每餐6元調整為10元、偏遠地區學校由每人每餐10元調整為14元。112年1至6月,全國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覆蓋率達98.05%;農民團體供應國軍可溯源蔬菜比率達56.3%。

推動大糧倉計畫,鼓勵稻田轉作雜糧,輔導建置集團產區,導入契作契銷與農企業經營概念,並鏈接加工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價值。111年國產雜糧種植面積約8萬公頃。

4. 健全農產品產銷結構

落實推動農產初級加工場取得登記,暢通上架管道之政策目標。已輔導62家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業者完成場域改善,並有51家(含農糧類及水產類)取得登記。

設置「農產加值打樣中心」14處及「水產加值打樣中心」2處,成立北中南東農產加工區域聯盟,已提供農民諮詢1萬39人次及農產加工打樣服務3,917件。

建立全國冷鏈物流體系,提升農產品衛生安全並穩定產銷調節,重要工作包含加速興建旗艦物流中心、區域物流中心及升級大型批發市場冷鏈設備,協助農企業與農民團體建立產地冷鏈儲運設施與販售攤溫控設備等。其中於嘉義縣建置全日物流大林智慧生鮮物流園區,於111年11月啟用,服務內容包含低溫倉儲、預冷催熟、截切加工與分撥理貨等四大功能,可有效處理全臺餐飲及消費端之生鮮供應需求。

5. 促進漁業永續發展

112年核定地方政府493艘刺網漁船轉型,112年1至6月輔導77艘刺網漁船轉型,以友善沿近海漁業及棲地環境。

111年5月20日經行政院核定「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跨機關從7大策略多面向系統性的改善船員權益,並於112年7月25日公布修正「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擴大海上通訊等補助增加4億元。

6. 推動畜禽產業升級

促進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透過「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穩健推動八大措施,包括保障豬農收益穩定產銷、豬隻死亡強制保險增加保費補助、策略性出口拓銷臺灣豬、推動屠宰場現代化與HACCP驗證及肉品冷鏈升級、輔導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加強國內三章一Q豬肉產品檢驗與查核、鼓勵業者標示並使用國產畜產品及多元整合行銷養豬產業等,將依國際動態及產業需求滾動檢討,以提升我國養豬產業整體競爭力。

加速家禽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短期措施穩定雞蛋供應,包括加強橫向調度補足各大通路需求、建立蛋品冷鏈滾動倉儲、維持每月安全庫存量及加強冷鏈庫存調節機制;中長期措施全力協助增養與復養工作、增加蛋種雞專案進口數量達33萬隻、強化禽舍自主防疫,全力推動傳統開放式禽舍改建為非開放式或密閉水簾環控禽舍及推動禽埸自衛防疫工作,以維護人禽安全、降低農民損失。預計112年至114年輔導禽舍改建198場。

7. 推動林業永續多元輔導及林下經濟

推動林業永續多元輔導方案,已納入方案輔導林業合作社及農企業12家,經營林地面積計1,568公頃。推動林下經濟,年產值逾3千萬元。

8. 農村永續發展

至112年6月底止,全國已有2,717個社區參與培根計畫,累計培訓16萬5,169人,並通過1,012社區農村再生計畫。辦理農村產業跨域計畫及農村區域亮點計畫,整合區域資源,創造區域性或軸帶主題區域亮點。

三、結語

臺灣農業面臨挑戰不斷,但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新農業政策措施得以順利開展,獲致許多重要成果。112年農業部擬定多項重要新政策及措施,如強化農業韌性-農漁民協助措施;氣候變遷調適與淨零排放併進;所有農業相關保險執行到位;強化糧食安全韌性;提高有機與產銷履歷農產品比例;全力推動雜糧種植,提高自給率;學校午餐安全再升級,加強推動使用驗證農產品;綠色環境給付鬆綁;養殖漁業發展策略;提升漁業人權;加速家禽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動物保護與寵物管理;林業多元輔導,提升木材自給率;多管齊下提升產業競爭力,擴大照顧農漁民力道,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之永續發展。

新農業施政架構

  • 資料來源:經濟能源農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