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生技醫療之前瞻性及重要性,我國自106年起推動5+2產業創新-生醫產業,建構生醫產業創新的優質生態環境,挹注資源以帶動國內創新發展。近年來因應全球數位化及大數據應用的發展趨勢,以及全球生醫產業朝向精準化、個人化、價值導向之「精準健康(Precison Health)」發展,自110年起,我國精準健康政策透過持續執行5 +2產業創新外,亦加入6大核心戰略產業-臺灣精準健康共同推動,並以生醫產業為核心,醫療及資通訊業優勢為後盾,推動生醫產業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之全齡健康願景發展。
一、推動策略
精準健康政策之推動將聚焦「完善生態體系」及「扶植產業鏈」2大主軸,透過「完善生態體系」、「建構永續之健康大數據平台」、「推動跨域科技創新」、「完備防疫科技能量」及「國際鏈結等策略布局」等5大策略,驅動我國生醫產業轉型與創新,建構國家長遠競爭力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
二、106年-111年7月推動成果
(一) 每年帶動生醫產業民間投資案超過580億元,累計帶動民間投資超過3,300億元。
(二) 110年臺灣生醫產業與數位醫療營業額合計突破7仟億元:(1)醫療器材產業、製藥產業、應用生技產業及健康福祉產業等4產業之營業額合計為新台幣6,665.4億元(成長10.9%),其中醫療器材產業受惠於全球防疫需求與產品競爭力提升,成長率達22.8%。(2)數位醫療營業額455.6億元(成長10.6%)。
(三) 自106年迄今我國新藥於國際取得上市許可共28項,其中110年共計9項創歷年來最高。
(四) 已完成「科學技術基本法」、「藥事法」、「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17-1條」、「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 、「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檢測與服務指引」、「醫療器材管理法」等重要法令之訂定與修訂。從創新源頭銜接產業發展,鼓勵學術界研發成果加速產業化,同時獎勵發展創新醫療器材及新興醫藥品。
(五) 經濟部於106/1/18修正「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第3條,增定「新興生技醫藥項目」。截至110年12月底,經濟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已有166家公司及438項產品取得資格審定,並已有53項產品已通過上市審核。因修訂「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第3條後適用之對象計有30家公司,42項產品。「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於110/12/31落日;110年12月30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後正式生效。經濟部業於5月30日及6月15日分別進行6項及2項授權辦法之預告作業;111年6月30日完成作業預告,目前已有3項授權辦法完成公告。
(六) 促成櫃買中心與工業局就科技事業上市櫃審查達成一致性,以及於107年8月7日發布整體審查時程大幅縮短在3.5個月內。並促成櫃買中心於107年7月11日宣布修正分次領回集保股票次數,修正為每屆滿半年可分階段依序領回1/4。
(七) 成立「生醫原材料通關流程單一諮詢窗口」,橫向整理相關部會之報關流程與資訊,協助生醫產業進口原料各項許可證之申請,有效縮短研究用原料通關時間,爭取研發時效性與競爭性。
(八) 完成建構創新聚落,包括規劃逾10年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於107年10月正式啟用;延宕17年之臺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工程於106年2月開工,108年12月16日正式開幕;新竹生醫園區第二生技大樓工程提前一年於109年4月3日竣工等,目前已近滿租,打造生醫產業創新之推動引擎及扶育新創,亦提供桃竹苗地區民眾更佳的醫療服務。
(九) 衛福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截至111年7月底,業核准151件細胞治療技術施行計畫,嘉惠國民也能彰顯我國醫療能量。
(十) 108年10月創建「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整合平台」,目前已與國內32家人體生物資料庫完成合作協議簽署,已登錄之收案數達57萬人以上,並成立中央辦公室提供單一服務窗口,促進加值服務應用。並因應Covid-19科技防疫,運用 Biobank 整合平台資源快速建立「臺灣新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研究網及資料庫」,加速我國開發相關檢驗試劑或防治醫藥產品等,並支援防疫措施。
(十一) 運用「多元獲利模式」、「跨業整合生態系」、「國際跨境合作」等策略,成功打造4家健康服務旗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