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之著作權均屬行政院或原著作權人所有,除有合理使用情形外,應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或授權後,方得利用。
「數位建設」是依據行政院105年11月通過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架構規劃而成,首度跳脫傳統偏重硬體建設的思維,推動網路安全、數位文創、科研設施等軟性基礎建設,並以「5G發展驅動臺灣數位轉型與全球定......
全球正處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代,綠色能源將是未來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提升我國能源自主,促進新興綠能產業發展,並逐步逹成非核家園目標,政府於105年10月通過「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方案」(「5+2」產業創新計畫......
為振興經濟、帶動整體經濟動能,並因應國內外新產業、新技術及新生活趨勢,政府自106年起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稱前瞻計畫),包含促進環境永續的「綠能建設」、營造智慧國土的「數位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的......
近年政府推動各項水資源政策、細緻管理用水,加上「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重大水利工程陸續完工(如桃園-新竹備援管線、防災備援水井、中庄調整池、湖山水庫第二原水管、鳥嘴潭人工湖第一階段、高雄鳳山溪、臨海及......
一、 前言 鑑於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生存和國家安全的威脅愈來愈大,也愈來愈緊急,全球已有130多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為呼應此一全球趨勢,蔡總統亦於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
近年來我國面臨國際人才競逐及國內人才流失等挑戰,為填補產業所需人才及技術缺口,《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下稱外國人才專法)於107年2月施行,並於110年10月修正,進一步鬆綁對外國專業人才之工作、居留......
為照顧弱勢及青年族群的居住需求,實現居住正義並健全住宅市場,政府推動社會住宅政策,以8年(106至113年)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為目標,並於106年1月公布修正《住宅法》,為推動社會住宅機制建立法制基礎。 ......
為因應全球戰略情勢變化、區域安全衝突升高、防衛作戰兵力需求,現行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制度,在兵源量能和訓練品質,都已無法符合當前的戰備需求,且在參酌各國兵役制度下,蔡英文總統於111年12月27日宣布,從11......
一、 前言 臺灣工藝豐富而多元,從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中汲取養分,結合地方資源素材與人文,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地方工藝產業,如鶯歌的陶瓷、新竹的玻璃、苑裡的藺草編織、竹山的竹編、三義的木雕、花蓮的石雕等,不僅呈現出......
空污議題,特別是細懸浮微粒(PM2.5)的污染,是當前各國共同面對的嚴肅課題。據環保署指出,我國約有4成為難以操控在我的境外污染源,另約有6成為境內污染源,包括工業源(如電力設施、鍋爐、鋼鐵業、石化業、水泥......
臺灣能源98%仰賴進口,又因是島國,電力無法跨國支援,提升能源自主及多元至為重要。同時,全球為因應環境惡化與能源短缺,刻正邁入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因此,推動能源轉型達成減碳目標,減少進口能源依賴,並帶動我國......
一、 前言 我國農業長年扮演充裕軍糈民食、安定社會、培養工業、促成臺灣經濟起飛之重要角色,但近年來面臨人口結構改變、國際貿易自由化,以及氣候劇烈變遷造成農業災損等內外環境挑戰,農業就業人數逐年下降,以致農業勞......
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我國於109年2月公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下稱特別條例),行政院依特別條例原編列600億元(紓困1.0),其後因全球疫情加劇,5月修正特別......
為因應國際減碳趨勢、提升我國能源自主及改善民眾生活環境品質,政府自105年5月啟動能源轉型,以「減煤、增氣、非核、展綠」為發展方向,完整擘劃我國再生能源發展路徑及策略,明訂114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29 GW......
一、 前言 近年來,我國青年因全球化、產業結構失衡、高等教育過度擴張、學用落差等因素,於就業市場遭遇困境。依教育部調查,109年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比率逾86%;另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人力運用調查......